• 沙巴结盟带核威慑,伊朗为何反倒鼓掌?

    发布日期:2025-10-12 05:57    点击次数:173

    2025年9月17日,利雅得签署的《共同战略防御协议》震动中东——沙特与巴基斯坦约定“一方遇袭即视为双方遭侵”,巴基斯坦的核威慑首次正式嵌入海湾安全体系。正当外界猜测伊朗会激烈反对时,其总统佩泽希齐扬却在联大公开表态“热烈欢迎”,称这是“区域安全体系的开端” 。这种反常姿态绝非妥协,而是伊朗在中东格局洗牌中的精准战略卡位。

    伊朗的“欢迎”,本质是对安全焦虑的现实回应。以色列9月突袭卡塔尔首都多哈的行动,让所有中东国家看清美国“保护伞”的虚浮——连美军基地辐射范围内的盟友都难保全,沙特才决心与有核力量的巴基斯坦绑定。对伊朗而言,以色列的核优势与扩张野心是更迫切的威胁,沙巴盟约构建的“伊斯兰国家互保框架”,恰好为其提供了制衡以色列的新支点。正如伊朗外长阿拉格齐所言:“与其孤立对抗,不如抱团御敌”。

    沙伊关系的缓和早已埋下伏笔。2023年在中国斡旋下复交后,两国不仅重启使馆,更在情报共享、能源合作上持续突破。沙特曾公开谴责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的袭击,伊朗也对沙特遭胡塞武装袭击表示关切 。这种互信基础让伊朗明白,沙巴结盟并非针对自己,而是沙特对美国“石油换安全”模式的抛弃。与其将其视为威胁,不如借机融入新安全网络,避免被排除在区域决策之外。

    展开剩余47%

    更深层的考量在于借势破解外交困局。伊核谈判陷入僵局,英法德推动安理会恢复对伊制裁,伊朗已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 。在西方施压加剧的背景下,沙巴盟约代表的“区域自主安全”浪潮,正是伊朗打破孤立的契机。佩泽希齐扬在联大特意强调“西亚伊斯兰国家合作”,实则是暗示希望加入这一框架——借助沙特的经济影响力与巴基斯坦的军事威慑,为伊核问题谈判增加筹码。

    伊朗的表态更是对“什叶派之弧”战略的灵活调整。过去伊朗依赖扶持代理人构建影响力,但也门战争的消耗与伊拉克政局的动荡证明此路难以为继。沙巴盟约展现的“国家间实体同盟”模式更具效力,伊朗若能以“核心成员”身份参与,可将什叶派影响力与伊斯兰世界的广泛共识结合。有消息称,伊朗已通过中国渠道提议,在沙巴盟约基础上组建“中东安全协调理事会”。

    外界将伊朗的姿态解读为“投靠”实属误读。从拒绝孤立对抗到主动拥抱区域合作,伊朗的转身始终围绕自身利益:既借沙巴核威慑平衡以色列,又靠融入新框架缓解西方压力,更试图将自身打造成区域安全的“核心玩家”。

    如今,利雅得的盟约墨迹未干,德黑兰的外交攻势已悄然展开。伊朗的“欢迎”不是臣服,而是中东多极化进程中,一个地区大国对权力真空的主动填补。当美国影响力退潮,沙特的钱、巴基斯坦的核、伊朗的地缘纵深正在相互吸引,一场重塑中东秩序的博弈,才刚刚拉开序幕。

    发布于:广东省